憑藉著獨樹一格的工作歷程,聲聲入耳的創辦人—陳柏屼,在近期蓬勃發展的Podcast市場掌握聲音的密碼,於去年獲得金鐘獎的優秀殊榮。
在求職路上,陳柏屼是一個充滿自我想法的特別人物,從大學時期經營部落格,直至2010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。他對於自媒體生態的掌握度極高,也因為曾為部落客,因此透過過去經驗以自媒體經營自己的品牌,在國外頗有聲量,直到疫情前都經常受邀參加德國和美國的商展。 除了能汲取過往經驗賦能當前事業,陳柏屼也不斷接觸不同產業,過去曾是部落格內容創作者,又曾自己創業經營矽膠產品的生意,他的職涯路徑多元,當詢問他會如何認定自己主業,他總說「我因為收入多元,很難說有什麼主業……有點像什麼都是副業。」 基於上述經歷,陳柏屼集結許多創作者一起進行市場調查,除了挖掘到「聲音」在市場上的發展價值,也與這些創作者們一同思考出獨特的商業模式,一同共構出「聲聲入耳股份有限公司」。
起初,陳柏屼與夥伴看到很多人做節目的需求,因此協助進行客戶的聲音節目企劃及執行,真的透過經驗應用,成功製播許多節目如「耳朵出遊不出油」、「潤男的Room」、「咪一下 LifeStyle」等,均獲得不錯的迴響。 縱使聲音服務的使用者日益增長,但市場普遍仍認定視覺優先於其他感官,難以了解與想像聲音節目背後的成效與影響力,寧願選擇效益愈發縮減的傳統廣告。 「這很無奈,因為podcast廣告的使用者其實非常精準,但客戶會選擇較為熟悉的廣告管道。」 聲音做為廣告與節目的主要媒介,有許多的眉角需要留心。陳柏屼對於聲音節目的製作侃侃而談,除了節目準備期需要一個月外,不同聲音的特性都需花時間挑選,「我們曾用各種不同年齡層的聲音製作一個專案企畫,因為年齡層與企畫調性,需要特別篩選每個聲音,耗費非常多時間。」這都是品質的追求,然而客戶往往更追逐快速的成效而無法理解這份用意。 『面對逆境依舊抱持熱情,最終獲獎肯定』 一個聲音節目的製作,需要經歷企劃規劃、籌備與最後的執行期,期間決定聲音的模樣、尋找聲音,接著試錄,最終走向正式上線,每個關卡都不如想像的順遂。 然而陳柏屼與團隊愈挫愈勇,仍舊熱衷於聲音節目之製作,近期「聲聲入耳」終於憑藉著團隊的實力,於2023年榮獲廣播金鐘的商品廣告獎、入圍卓越新聞獎。 陳柏屼憶起這一路顛簸「我認為台灣還有很多可以開發聲音、找到聲音魅力的空間。」透過獲得金鐘獎的肯定,「聲聲入耳」成功活出自己的特色並受到各界關注。「其實媒體並沒有新舊優勢之分,而是在不同目的之下,所做的不同的選擇而已,在這樣的條件下,才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、呈現方式與接觸到的受眾。」
創業的成功與否,專業服務與營運管理都需兼顧,而在公司營運與財務管理及業務發展上,有許多需要團隊共同協作的面向,隨著公司業務擴大,聲聲入耳也隨之獲得更具規模的案子,而與中大型企業合作時,須配合其二至三個月的結帳作業流程,為此陳柏屼與團隊開始計畫性地尋求資金運用的方案,因緣際會之下了解到臺北市中小企業簡易貸款,透過簡易貸款迅速的申貸流程,陳柏屼很快申請到一筆資金來因應大客戶的訂單。
陳柏屼鼓勵新興創業者勇於自我實現與成長,落實自身的想法,創業路途上即使有許多事前規劃,然而更多的是經營者未能看見的問題。對於這種情況,始終都是見招拆招,快狠準才會有效。 除了具備專業的技術,陳柏屼更要提醒眾多創業者在資金準備上需要未雨綢繆,去盤點各項資源,才能在所需支持適當的切入,「聲聲入耳」也是因此才能更順利地帶給大眾聲聲悅耳。